3月14日晚,歷經15天的緊張施工,廣西路建集團承建的正龍紅水河特大橋最后一根拱肋主弦管管內混凝土完成灌注。至此,全橋拱肋主弦管全部完成灌注施工,即將進入格子梁吊裝施工階段。
參建人員合影 周巖松/攝
正龍紅水河特大橋是廣西路建集團在建最大跨徑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也是武宣-來賓-合山-忻城公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橋梁全長1404米,主橋跨徑316米,全橋拱肋主弦管共8根,分為4次泵送,共需灌注2454立方米C60自密實混凝土,采取二級接力泵送工藝,遵循先內側、后外側,先下弦、后上弦的原則進行灌注。
正龍紅水河特大橋 周巖松/攝
管內混凝土灌注施工是正龍紅水河特大橋繼拱肋合龍后又一個重要工序,是形成鋼管混凝土結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施工的重中之重是確?;炷凉嘧①|量。為此,武忻2-1分部提前開展管內C60自密實混凝土防脫空機理研究,通過反復試驗優(yōu)化混凝土配合比,并在全橋主弦管混凝土灌注施工中創(chuàng)新采用混凝土泵送質量全時域遠程實時監(jiān)控系統(tǒng)。
混凝土泵送質量全時域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 周巖松/攝
混凝土泵送質量全時域遠程實時監(jiān)控系統(tǒng)是廣西大學研究團隊與集團公司開展“產學研”合作的重大技術成果,可實時采集泵送時混凝土漿體對管壁的壓力數值,以便技術人員通過反饋數據精準監(jiān)測把控泵送壓力、進度和質量的效果,利于及時調整施工節(jié)奏和工序,實現混凝土泵送施工全過程實時監(jiān)測、后期可溯,堵前可防,堵后可尋。這是該項技術在同行業(yè)范圍內全橋混凝土灌注施工中的首次應用,也是鋼管混凝土灌注施工過程智慧信息化的一大突破?!跋噍^傳統(tǒng)人工按分鐘記錄,該技術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高精度性,監(jiān)測數據達到毫秒級,實現了混凝土泵送過程的高度信息化”,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鄭皆連院士團隊成員、教授陳正在正龍紅水河特大橋調研時,對該項技術的創(chuàng)新性和可行性作出總結。
陳正(前排左2)在“廣西路建·新匠坊”調研 周巖松/攝
技術人員通過敲擊拱肋掌握混凝土灌注進度 周巖松/攝
灌注過程中,武忻2-1分部緊密銜接施工工序,出料、試驗檢測、放料、泵送等施工過程一氣呵成,最大限度避免客觀條件對混凝土性能造成影響,有力保證了混凝土灌注的進度和質量。
工人及時更換二級接力泵管 周巖松/攝
經專業(yè)檢測,正龍紅水河特大橋拱肋主弦管管內混凝土密實性測定波速均值皆在4500m/s以上,滿足設計要求,實現了高標準、高質量灌注,大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建設中的正龍紅水河特大橋 周巖松/攝
自年后復工復產以來,正龍紅水河特大橋施工現場涌動著沖刺“開門紅”熱潮,在乍暖還寒的春光里展現出競進之姿,60名施工人員開足馬力搶抓進度。隨著拱肋混凝土完成灌注施工,拱肋接頭打磨焊接及扣索拆卸松力也同步完成;格子梁拼裝施工也在有序進行,目前進度達75%。接下來,武忻2-1分部將加快吊桿安裝施工進度,盡快打開格子梁吊裝施工新局面,向全橋通車目標沖鋒。